“致敬2000”2020年北京国际音乐节收官

发布时间:2022-11-24 17:25:12阅读时间:1095
本文导读:昨天,青年演奏家林瑞沣和指挥余隆联袂演出2000年12月16日晚,中国爱乐乐团在总监余隆的指挥下以瓦格纳的歌剧《唐豪瑟》序曲发出了“爱乐第一声”。20年后,2020年10月20

昨天,青年吹奏家林瑞沣和批示余隆携手表演

2000年12月16日晚,中国爱乐乐团在总监余隆的批示下以瓦格纳的歌剧《唐豪瑟》序曲发出了“爱乐第一声”。20年后,2020年10月20日晚,中国爱乐乐团在余隆总监的批示下再度奏响了《唐豪瑟》序曲为中国爱乐乐团庆祝20岁生日。历史与今天在音乐中实现重合、再现,令艺术家和观众们无比感伤。至此,主题为“咱们生于2000”的纪念中国爱乐乐团成立二十周年庆典音乐会落下帷幕,为期10天的第二十三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也于10月20日晚在保利剧院完竣终结。

“有人说,中国爱乐的声音是嚣张与内敛、霸气与热和的。下面咱们有请负责霸气与热和的余隆和负责嚣张与内敛的李南下台。”当晚,在主持人白岩松诙谐的竣事下,中国爱乐乐团团长李南和艺术总监、首席批示余隆登上了舞台。

余隆先是诙谐回应白岩松说:“霸气是李团,我是比力温柔的。”随后他感伤地说:“20年前当乐团总监时我很年轻,我是跟着乐团一起发展的,是乐团把我带大的。20年一起走来的还有30多人,今天早上排演完了今后出格感动,出格感谢同伙们手牵手度过这20周年。”同伙们集体通过拍手和跺脚来感谢乐团的吹奏家们。

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基金会每年城市对一位艺术家大概一个艺术团体颁布“年度艺术家”声誉。本届“年度艺术家”声誉授予中国爱乐乐团。这是继2011年中国爱乐乐团获取此声誉后,第二次成为北京国际音乐节的“年度艺术家”。

现场

为爱乐乐团“庆生”青年吹奏家送祝愿

当晚,于明月、林瑞沣、刘珅、欧阳娜娜、鞠小夫这五位与乐团同龄的青年吹奏家携手登台为中国爱乐乐团“庆生”。在本届音乐节开幕式上批示了本人创作的作品《献给2020》的著名作曲家邹野,也将稀释了中国爱乐乐团二十年来经典之作的改编作品《致敬2000》呈献给了观众。

作为一场庆典音乐会,“咱们生于2000”涵盖了门德尔松、马克斯·布鲁赫、柴科夫斯基、古斯塔夫·马勒等这些古典浪漫时期作曲家的作品。不管是清新动人的马勒《第四交响曲》第四乐章,照旧门德尔松百听不厌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或是拉赫玛尼诺夫处处歌颂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以及柴科夫斯基隽永深情的《如歌的行板》、布鲁赫《为中提琴与管弦乐团所作的浪漫曲》,在几位青年吹奏家和中国爱乐乐团的合营下抖擞出芳华的光彩。

音乐大师马勒的交响曲作品如今已成为全球舞台上的核心核心,中国爱乐也是最早在国内推行和回纳马勒作品全集的乐团。此次,他们奏响了清新动人的《第四交响曲》第四乐章,青年假声男低音嘉赞家刘珅担纲独唱,展示这部融会交响曲与艺术歌曲两种音乐体裁美感的佳构不成替代的魅力。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号称常演常新的经典,固然年轻却有着雄厚舞台经验的小提琴家林瑞沣与乐团带来了新的解释。观众们很是熟习和喜爱的青年大提琴家欧阳娜娜也参演了本场音乐会,带来柴科夫斯基隽永深情的《如歌的行板》和改编自德沃夏克经典歌剧咏叹的《月亮颂》。德国音乐家布鲁赫《为中提琴与管弦乐团所作的浪漫曲》尽管在公众着名度上不及他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和《苏格兰梦想曲》,但倒是一部充实发掘和展示中提琴怪异气质、备受资深乐迷喜爱的佳作,中提琴吹奏家于明月的吹奏让观众从新熟悉了中提琴……

音乐会的最初一部作品是乐团委约中国今世著名作曲家邹野师长谱写的《致敬2000》,切实地说,这是邹野改编的一部作品。从贝多芬《三重奏协奏曲》、理查·施特劳斯《英豪生活生计》到崔健的《一无所有》、陈其钢的《悲喜同源》等中外名作被依次奏响——这些旋律都曾是中国爱乐乐团二十年历史上紧张表演的高光时刻。《致敬2000》与音乐会的主题很是合适,是中国爱乐乐团20周年最好的回顾和总结,也是向新世纪的初步、向过往20年的光辉岁月、向一起走来所有关切关爱中国爱乐乐团发展的同伙们致敬,乐团布满深情的展现传染了现场观众。在这一作品的结尾,参演的青年音乐家于明月、林瑞沣、刘珅等人依次下台,在台上为中国爱乐乐团奏响《生日康乐》的温馨旋律。与此同时,中国爱乐乐团奏响了二十年前第一场音乐会时吹奏的《唐豪瑟》序曲,将晚会推向了飞腾。

谢幕时,余隆批示指引从2000年建团时就进进乐团的成员起立,观众用热忱的掌声向这些在中国爱乐乐团的舞台上兢兢业业吹奏二十年的音乐家们致敬。在随后的返场中,乐团为观众加演了柴科夫斯基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大波兰舞曲》等作品,保利剧院沉浸在一片欢呼和掌声中。

文艺弹

“古典音乐会带来性命之光”

致敬和芳华是贯串本届音乐节的两个环节词。

音乐节素来不乏致敬。而因为疫情,本届音乐节的致敬显得很出格。本届音乐节的开幕音乐会上抗疫主题新作《献给2020》世界首演,回顾了这不服凡的一年,致敬疫情时代的逆行者,劝慰人们的心灵。

为期十天的北京国际音乐节通过行使线上、线下联动的新模式,提供了跨越240小时的出色内收留。为此,斥巨资从举世、DG(德国留声机公司)、索尼、拿索斯采办正版内收留。“因为疫情的启事,2017有大批的音乐家8个月时候在表演上是颗粒无收的,恰恰是在音乐版权方面是有收进的。”音乐节艺委会主席余隆屡次夸大了音乐节对版权的正视也是对音乐家们的尊敬和致敬。

此外,2020年恰逢贝多芬生日250周年,致敬乐圣当然是音乐节不成窘蹙的环节。不管是贝多芬小提琴奏叫曲专场音乐会,照旧BMF少儿乐团吹奏的公益儿童专场音乐会,无一不暗示了这一点。

此次北京国际音乐节上的另一大亮点就是,青年音乐家一再登台。既有十位优异的青年小提琴家接踵亮相三场贝多芬小提琴奏叫曲全集音乐会,又有终结式上的五位降生于2000年的青年音乐家同台表演。此外,在午间音乐会中也不乏钢琴家孙佳依、小提琴家高参等青年音乐家的加盟。这不单暗示了北京国际音乐节为青年音乐家提供广漠舞台的理念,也显示了古典音乐薪火相传的实力。

实际上,致敬和芳华这两个环节词无一不暗示着音乐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不管是对疫情中逆行者的称道,照旧对困境中艰苦前行的音乐家们,音乐都扮演着非同日常平凡的劝慰劝化;而让更多的青年音乐家在古典音乐舞台上绽放光彩,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走进音乐厅,体会并爱上古典音乐,则一样彰显了音乐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正如余隆所说“古典音乐是不收留易的行业,这条路途并不必定给你带来财富,但会给你带来性命之光。这个光会一代代人影响下往”。让古典音乐这束“性命之光”真正点亮人们的生存,是古典音乐人永恒的任务和义务。音乐节很好地解释了这一点。

本组文/本报记者田婉婷

兼顾/刘江华

摄影/本报记者崔峻

标签: